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8篇
  免费   329篇
  国内免费   116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23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207篇
口腔科学   98篇
临床医学   445篇
内科学   337篇
皮肤病学   99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99篇
外科学   268篇
综合类   808篇
预防医学   284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309篇
  3篇
中国医学   205篇
肿瘤学   13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246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0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5篇
  1975年   7篇
  1969年   5篇
  1967年   4篇
  1966年   5篇
  1965年   6篇
  1963年   5篇
  1962年   4篇
  196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医学期刊编辑处理生物医学研究伦理问题的方式,为推动确立医学期刊伦理审查规范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问卷星向国内医学期刊编辑发放调查问卷,对审稿时和论文出版后处理医学伦理相关问题的方式展开调研。【结果】 共回收问卷230份。调查显示:在审稿阶段,在保护患者隐私方面,英文期刊、中英双语期刊的编辑更注重要求作者提供授权同意相关证明材料;中、英文期刊以及中英双语期刊的编辑对涉及人体试验伦理问题的处理方式都比较规范。但是,对于研究是否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动物实验研究是否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查、回顾性研究是否需要伦理审查、涉及人的研究是否在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等问题,编辑还需要进一步重视。在论文出版后,编辑发现的医学伦理问题主要是“涉及人的研究未说明是否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查”。对论文出版后发现的没有保护患者隐私和没有在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的问题,大部分期刊缺乏相关处理方案。【结论】 编辑应加强对论文知情同意、动物实验伦理、回顾性研究伦理的审查,并审查涉及人的研究是否在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以推动我国医学期刊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顺铂(DDP)作为第一个被发现的金属抗癌药物,是目前最有潜力和应用最广泛的抗肿瘤药物。顺铂在宫颈癌的治疗中尤为重要,目前已被推荐为同步放化疗的首选药物。但随着广泛的使用,顺铂的耐药性逐渐显露出来,并成为限制临床疗效和部分患者肿瘤治疗进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顺铂的耐药机制复杂,发生环节较多,但具体耐药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按照顺铂耐药发生的环节可分为:①顺铂在血液循环过程中产生耐药;②顺铂通过细胞膜的流入或流出产生耐药;③顺铂在胞质中产生耐药;④顺铂与DNA结合后产生耐药。本文综述了宫颈癌顺铂耐药可能发生的四个环节及克服耐药常用的手段,为提高顺铂对宫颈癌的疗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常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区别"自己"和"非己"的能力,对非己抗原能够发生免疫应答,对自身抗原则是处于无应答或微弱应答状态,时刻处于"免疫激活-免疫耐受"的动态平衡状态。然而,如果正常的免疫耐受被打破,将"自己"识别成"非己",处于非正常免疫激活状态的T细胞就会持续迁延的对自身抗原产生异常的免疫应答,结果会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ADS)的发生。因此,"无效"的免疫识别和免疫应答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的主要致病机制。免疫共刺激分子(co-stimulatory molecule)作为连接抗原递呈细胞(APC)和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的重要纽带,有研究已经证实,正性免疫共刺激分子的高表达和负性免疫共刺激分子的低表达都会导致自身免疫耐受的缺陷,进而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依据中医药"纠偏","扶正"的治疗特色。本文通过对4种典型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则是以红斑狼疮(SLE)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为代表;器官特异性则是以多发性硬化症(MS)和Ⅰ型糖尿病(T1DM)发病机制进行探讨,依赖于这4种疾病发病过程中免疫共刺激分子对免疫识别与免疫应答的重要影响,并且依托于中医药对自身免疫平衡调节的作用,结合近十年来的相关文献,对免疫共刺激分子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探寻不同的免疫共刺激分子在不同的自身免疫病中的共性,并初探中药以PD1-PDL1为药物靶点治疗自身免疫病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5.
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威胁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居各种死因首位。因此,对人体心血管健康状况的监测和诊断尤为重要。相较于传统的外周动脉压,中心动脉压(central arterial pressure, CAP)与许多心血管事件发生有更高的相关性,通过测量CAP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人体血压的真实情况,并为诊断和疾病的预防提供重要依据。因此,实现高精度、高泛化能力、低成本的CAP无创测量方法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结合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总结CAP测量现状,从参数测量与波形测量两个方面介绍相关的研究进展,并探讨现有方法的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弥散吸氧对移居高原人员缺氧应激、血氧饱和度以及人体代谢过程的影响,阐明新型供氧方式的抗缺氧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移居海拔3 540 m高原某地1年以上的10名高原人员为研究对象,以新研发的弥散供氧住宿方舱为实验场所,研究对象在住宿方舱内连续弥散吸氧3d,2 h/d.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检测研究对象吸氧前后生理指标、血常规指标及血浆代谢谱的变化.结果 ①研究对象在住宿方舱内弥散吸氧期间,第1天舱内氧浓度为(22.85±0.36)%、第2天为(22.52±0.76)%、第3天为(22.57±1.05)%.②研究对象吸氧后血氧饱和度显著提高、脉率明显下降(P<0.01);血压吸氧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研究对象吸氧后共有44种代谢物发生了显著改变(VIP>1,P<0.05).其中,正离子模式下鉴定出18种,负离子模式下鉴定出26种.发现主要有4条代谢通路发生了明显变化[impact>0.05,-log1o(P) >1.3].结论 通过弥散供氧方式吸氧能显著提高机体的心肺供氧能力,有效缓解高原缺氧寒冷环境对人体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缝隙连接阻断剂奎宁(quinine,QUIN)、甘珀酸(carbenoxolone,CBX)对癫痫大鼠海马涟波(ripple)振荡能量变化的影响。 方法 24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丙戊酸(valproate sodium,VPA)组、QUIN组和CBX组(n=6)。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pilocarpine,PILO)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大鼠模型,VPA组、QUIN组和CBX组在注射PILO前3 d,分别给予VPA(抗癫痫一线药物)200 mg/kg灌胃、QUIN 50 mg/kg腹腔注射、CBX 50 mg/kg腹腔注射。脑电图分析各组大鼠造模前后及推注水合氯醛(止痫)前后海马ripple振荡能量改变。 结果 造模前,正常大鼠海马CA1、CA3、齿状回区均可见ripple振荡表达。与建模前1 d比较,注射PILO后10 min,各组ripple平均能量表达逐渐增强,模型组、VPA组和CBX组在止痫前达到最高峰,QUIN组在PILO注射后60 min达到最高峰(P<0.05)。止痫后,3个干预组ripple平均能量恢复至正常水平;模型组在止痫后1 h ripple平均能量恢复至正常水平;且各组均持续正常水平至SE后3 d。ripple最大能量的变化趋势与平均能量类似。 结论 ripple振荡能量改变可以作为癫痫发作早期预警的定量指标;发作间期ripple振荡能量对癫痫的发作并无提示作用;缝隙连接阻断剂可下调癫痫发作期ripple振荡能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孕妇关于婴儿睡眠安全实践意向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选取青岛市某三甲医院四个院区来院孕检的孕妇,使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自编问卷,调查其对于婴儿睡眠安全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及行为意向,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结果 孕妇对于婴儿睡眠安全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及行为意向得分分别为(22.26±5.27)、(16.65±4.17)、(13.35±4.23)、(20.77±5.62)分。是否为独生子女(t = - 3.555, P<0.001),年龄(F = 3.764, P = 0.011)、文化程度(F = 5.983, P<0.001)、居住地(F = 5.865, P = 0.003)和家庭人均月收入(F = 8.485, P<0.001)不同的孕妇关于婴儿睡眠安全的行为意向有统计学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文化程度(β = 0.655, t = 3.659, P<0.001)、是否为独生子女(β = 1.214, t = 3.131, P = 0.002)、行为态度(β = 0.373, t = 9.598, P<0.001)、主观规范(β = 0.328, t = 6.426, P<0.001)及知觉行为控制(β = 0.231, t = 5.371, P<0.001)是行为意向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孕妇对于婴儿睡眠安全实践的认知及行为意向较积极,但其知觉行为控制力有待提高。孕期健康教育应增加婴儿睡眠安全内容,提高孕妇对其认知及自我效能感,展开公众教育以增强孕妇的社会支持,改善其与婴儿睡眠有关的养育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分析糖尿病高危足患者临床资料及预后,为糖尿病足溃疡的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2012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的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按照既往是否有足溃疡或者截肢(趾)史,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随访患者从出院至2021年1月31日,对患者生存及溃疡复发或新发状况进行了评估。结果 最终纳入患者123例,高风险组患者29例,低风险组患者94例。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饮酒史、受教育程度、接受正规治疗比例、定期监测血糖比例、体质量指数、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胼胝、足畸形、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胃肠自主神经病变、高血压、冠心病的比例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风险组的女性比例(51.7%vs. 29.8%)、年龄[(69.8±10.3)vs.(64.4±11.3)岁]、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比例(62.1%vs. 34.4%)、合并高尿酸血症比例(27.6%vs. 10.6%)高于低风险组(P<0.05)。在随访(67±20)个月后,有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